在疫苗、生物制剂等高端冷链药品的流通过程中,温度失控与产品伪冒是两大核心风险,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用药有效性。传统的监控手段往往存在记录滞后、易篡改、与产品身份脱离等弊端。而RAS温控芯片的诞生,通过技术创新,为这一难题提供了集“超温记录”与“防伪查询”于一体的双重保障解决方案。

一、 精准无误的超温记录:为药品冷链全程“立此存照”

RAS芯片的核心功能之一是内置高精度温度传感器与数据存储单元。它如同一个忠实的“随行监护仪”,被集成在药品包装或标签内。

  • 全程连续监控: 从药品出厂、仓储、运输到最终终端药房,芯片以设定的时间间隔持续记录环境温度,生成不可篡改的加密数据链。

  • 主动预警与明确权责: 一旦温度超出预设的安全范围(如2-8℃),芯片会记录下超温的具体时间、时长与极值。这不仅能让收货方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拒收,更能清晰界定责任环节,避免纠纷。

  • 数据直观可视: 用户通过专用的读写设备或带有NFC功能的智能手机,即可快速读取完整的温度历史曲线,对药品的全程冷链质量一目了然。

RAS芯片的核心功能之一是内置高精度温度传感器

二、 唯一身份的防伪查询:让每一盒药品“来源可溯”

除了温度监控,每一颗RAS芯片在出厂时都被赋予了全球唯一的身份识别码(UID),这使其成为药品的“数字身份证”。

  • 一物一码,难以复制: 这种唯一的物理标识极难被仿造,有效杜绝了回收真包装灌装假药的“串货”行为。

  • 便捷的终端查询: 消费者或医护人员只需用手机扫描药品包装上的二维码或触碰NFC区域,即可跳转至官方验证平台。系统会立刻核对芯片内的身份信息,并返回“药品为正品”以及“冷链全程安全”的双重验证结果。

  • 信息绑定,增强信任: 将防伪信息与温度记录深度绑定,意味着只有在“身份正确”且“履历清白”的前提下,药品才是安全可靠的。这极大地增强了供应链的透明度和终端用户的信任度。

每一颗RAS芯片在出厂时都被赋予了全球唯一的身份识别码

结论:技术融合构筑药品安全新基石

RAS温控芯片将物联网感知技术与数字身份识别技术完美融合,实现了从“物联”到“互信”的跨越。它不仅是记录温度的仪器,更是保障药品真实性与安全性的守护神。通过筑牢这双重保障,RAS芯片有力地推动了医药冷链管理的智能化升级,为守护公众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技术防线。


分享到: 微信 微博 QQ